周末带着孩子去钦州湾大道吃炸鸡,还没停好车孩子突然指着窗外喊:“爸爸你看,那楼上有个大大的钟!”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阳光穿过铁板的缝隙,落在华庭酒店楼顶那座熟悉又陌生的建筑上 —— 是南华钟楼。时隔多年,这个被广告牌遮挡了三面的老地标,竟在这样偶然的时刻,撞进了我的视线。
作为土生土长的钦州 80 后,南华钟楼曾是刻在生活里的时间坐标。1992 年它建成投用的时候,我还是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那时候钦州没有高楼林立,旧汽车总站对面的钟楼是全城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就算站在村头的田埂上,都能望见它挺拔的身影。当时手表还是稀罕物,手机更是没普及,家家户户看时间要么靠电视,要么就听钟楼的报时。
每天清晨,伴着清脆的钟声,大人们骑车去上班,我们背着书包往学校跑。晚上最后一声钟鸣落下,整个钦州城便渐渐沉入梦乡。对那时候的钦州人来说,钟楼的钟声不是简单的时间提示,而是生活的节奏与安全感。
记忆里的钟楼总带着温暖的光晕,每到除夕夜,大花园挤满了拍照的人,全家福的背景里,总能看到钟楼夜光的指针在夜色中泛着微光。我至今记得 1996 年的除夕,父亲骑着二八大杠载着我,我们站在钟楼下,跟着十二点的钟声倒数,看着绿光闪烁的指针划过零点,心里满是对新年的期盼。
那时候的钟楼是真正的城市地标,南来北往的旅客下了汽车总站,都会抬头看看钟楼确认时间,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向导,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晨昏。
可惜时光不饶人,也不饶建筑,曾经辉煌的钟楼只剩下东面还能勉强看到残缺的刻度。手机手表普及后,没人再需要抬头看钟楼确认时间,这个曾经的城市骄傲,慢慢被时代遗忘。
看着这座停摆的钟楼,心里满是感慨,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了钦州从低矮平房到高楼林立的变迁,见证了我们这代人从懵懂孩童到为人父母的成长。那些被钟声唤醒的清晨,那些伴着钟鸣入眠的夜晚,那些在钟楼下定格的笑脸,都是老钦州最珍贵的记忆。
或许有一天这些广告牌会被拆除,钟楼能恢复往日的模样,让《东方红》的旋律再次在城区响起。但即便不能,南华钟楼也永远活在我们的回忆里,它不仅是一座老建筑,更是钦州人心中无法替代的岁月图腾,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