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茂洋,目前就读于钦州市第二中学,即将在新学年升入初二的中学生 。2025年8月,在爸爸的陪伴下,我第一次走进钦州湾广场献血点,开启了人生中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之旅。
爸爸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里,有位叫邓起彪的伯伯格外让人敬佩——他不仅长期坚持献血救人,献血次数突破100次,还总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做志愿服务。“这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爸爸当时语重心长地看着我,“爸爸希望你能向邓伯伯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长成一个有大爱的人,为社会多献份爱心。”正是这番话,让我坚定了参与公益的想法。
刘茂洋和父亲留影
以前,我对公益的理解有不少误区,总觉得“扶老人过马路”这类事就是公益。直到真正参与志愿服务才明白,那更多是日常的好人好事;而真正的公益,藏在主动伸出的援手、不计回报的奉献里,是不慕名利地为他人带去帮助的初心。
刚开始做志愿者时,我心里难免带着小期待:想好好服务大家,也想早日拿到那本象征认可的荣誉证书。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当我披上那抹醒目的红色志愿马甲,越来越多人会主动朝我微笑——起初我不解这份善意的来源,后来才慢慢懂得:原来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哪怕只是指引方向、递上一杯水,都能成为温暖他人的光。
刘茂洋参与志愿服务
不知不觉间,我“忘记”了最初想要荣誉证书的目的。取而代之的,是在服务中慢慢养成的乐于奉献、不慕名利的心态——这些用钱买不到的品质,比任何证书都珍贵。所以当我真的拿到梦寐以求的荣誉证书时,心里没有预想的激动,反而多了几分清醒:我低下头,悄悄压下可能滋生的傲慢,认真问自己“配不配得上这份认可”“未来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刘茂洋获得志愿服务工时证书
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些被帮助过的人脸上的笑容,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我忽然有了答案:我要继续做志愿服务,等长大了,也要像那些热心献血的叔叔阿姨、伯伯婶婶一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想来,我大概已经读懂了爸爸让我参与公益的初心——不是为了一份荣誉,而是为了在心里种下“爱与奉献”的种子,让它慢慢生根、发芽,长成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的力量。
如何加入我们:关注“钦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微信公众号点击“报名入口”填写“志愿服务申请报名”提交申请。
来源:钦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