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化工园区消防安全保障,弥补乡镇消防力量薄弱,近年来,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火灾防控特点,积极推进无人机机场建设。目前,已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鹰岭消防救援站无人机机场,并推动党委政府在钦南区大番坡镇政府、犀牛角镇白路村委会及黄屋屯镇塘营村委会新建三座无人机机场,成功实现对钦州市化工园区、钦南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侦察和日常巡航。
建成无人机机场
传统火情侦察受限于地形、交通等因素,往往存在效率低、信息获取滞后等问题,无人机机场的建成,改变了这一局面。机场搭载的无人机24小时在巢待命,可以自动起降、充电、存储等,能实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作业。依托预设航线,无人机可执行高频次自动化日常巡查,加强对重点区域、设施的风险监测与早期隐患识别,而一旦119指挥中心接警,即可远程一键起飞,迅速奔赴现场执行侦察任务。
指挥中心远程操作无人机起飞
今年3月,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入广西广明码头仓储有限公司开展无预案演练。警情下达瞬间,指挥中心就近调派鹰岭消防救援站无人机机场。仅用4分钟,无人机便飞抵3公里外的“火场”上空,率先传回高清画面。这远快于地面消防力量抵达所需时间,为指挥员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援期”。
无人机机场不仅“到得快”,更能“看得清、察得准”。其搭载的高清变焦镜头和热成像仪,可穿透烟雾,精准捕捉关键信息。在广明码头仓储有限公司演练中,无人机清晰展现出了“着火罐体”的破损口形态、邻近储罐的受热情况,甚至精确标出“伤员”被困位置,为精准施救提供关键指引。
转换热成像仪模式排除干扰
此外,无人机获取的高清图像、热成像数据及通过航拍快速生成的三维建模信息,通过专用网络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指挥员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接收高空画面,可以打造一张动态更新的“立体作战图”,清晰呈现火势蔓延趋势、危险源分布、可用水源及**进攻路线等核心要素,支撑指挥员做出更科学高效的战术决策和资源调度。
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接收高空画面
截至目前,钦州市已启用4座无人机机场,累计完成20次飞行任务,总飞行里程超过200公里。下一步,钦州消防将在现有无人机机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无人机的实战应用范围,并计划在钦州老街等更多关键区域增设无人机机场,构建更完善的空中消防侦察和常态化巡航网络,全面提升钦州市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来源:钦州消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