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坊里的艺术漫行
在盛夏七月的一个闲适周六,阳光透过斑驳的云层,似给世界蒙上一层薄纱。我踏入了钦州白水塘社区宫宝街南三巷那幢并不起眼的三层居民楼,这里,隐匿着钦州首家生产金装银装坭兴陶的陶金坊。
陶金坊建筑面积不过300多平米,却如一座小小的艺术殿堂,承载着坭兴陶器皿鎏金鎏银的奇妙工艺。一楼的产品展厅,像是一个等待开启的宝藏匣。当我轻轻走进,一幅幅仿若欧体正楷书法和如龙飞凤舞草书作品映入眼帘,那笔触间似有生命在跳跃。而周围摆放的坭兴陶产品,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它们有的金光闪闪,仿若被阳光眷顾;有的银光粼粼,似月光洒落其上;还有的古色古香,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味,或是姹紫嫣红,如春花绽放。它们的形态各异,像葫芦般憨态可掬,像南瓜般质朴可爱,又像树头般苍劲自然,密密地排列着,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就在我沉醉其中时,陶金坊主人班师傅热情地迎了上来。我们在茶桌旁坐定,茶香袅袅升腾,班师傅也打开了话匣子。他娓娓道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在深圳创业的艰辛说起,那些背井离乡、摸爬滚打的日子,饱含着汗水与梦想。为了学艺,他向大师虚心求教,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对鎏金艺术的深度探索。而后,他带着满心的技艺与热情,回到钦州立业,开启了对坭兴陶鎏金鎏银工艺的钻研。从图案设计的奇思妙想,到绘画时的细腻笔触,再到上色的精心调配,以及高温烤制时的忐忑等待,每一道工艺,他都讲得头头是道,眼中闪烁着对陶艺的热爱与执着。
随后,班师傅又逐一介绍产品的用途与寓意。每一件坭兴陶,都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好期许。听着他的讲述,我不禁想起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这短暂的参观时间里,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陶艺背后的坚持与传承,感受到了手艺人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创新。
离开陶金坊时,我心中满是收获。这座小小的工坊,不仅是坭兴陶的创作之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它让我明白,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坚守着古老的技艺,用心去雕琢生活,用热爱去传承文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美。
展开